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2期
编号:13394334
瘢痕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期
     【摘要】瘢痕是机体组织遭受损伤后不能完全达到组织学的再生, 而以结缔组织替代进行不完全性组织修复, 并能引起外观形态和功能改变的病理性组织。瘢痕分类方法众多, 临床上有价值的分类方法之一即分为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瘢痕。前者是指无不适、不影响美观、无功能障碍、不需治疗的瘢痕, 反之则为病理性瘢痕。病理性瘢痕又包括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瘢痕常引起患者瘙痒、疼痛 , 可能的外观毁损导致患者睡眠和心理障碍。瘢痕防治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不错进展, 为深受瘢痕困扰患者带来了曙光。如何评判瘢痕治疗是否有效, 治疗前后的瘢痕评估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通过客观及主观方法对瘢痕的颜色、质地、大小等进行评估。下面对目前临床常用評估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瘢痕;评估;研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114

    1 瘢痕颜色的评估

    瘢痕颜色主要取决于瘢痕内血管分布密度及瘢痕的色素沉着或脱失等。瘢痕颜色主观评价:血管形成量化标准为正常、粉红色、红色、紫色;色素变化分为正常、色素脱失、色素沉着;目前瘢痕主流评估表包括:1990年Sullivan 等[1]提出“温哥华尺度”(the Vancouver Scar Scale), 该尺度表从色素沉着、充血程度、柔韧性和高度四个方面对瘢痕外形进行评估, 得到半定量结果。该表只通过医生对患者瘢痕进行评估。2004年, Draaijers等[2]采用两套评估表, 分别通过医生及患者对瘢痕进行评估。此外, 1998年, Beausang等发表了一种定量评定量表—曼彻斯特瘢痕量表(MSS), 同样, 此表缺乏患者对瘢痕的主观评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90 字符